各种手机的屏幕刷新率, ---------------------------------
近年来,高刷新率取代了过去的“DC调光”,成为除iPhone之外旗舰手机的硬性指标。按照去中心化旗舰手机技术的产品理念,手机品牌也给低端手机带来了高刷新率屏幕。
让低端手机拥有类似高端旗舰手机的流畅体验。
但由于成本和产品定位的影响,这些高刷新率屏幕的低端手机通常只能在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之间做选择题:高刷新率的加入意味着手机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过去大家都“看不上”的FHD。
即使是720P高清屏幕。
比如推向海外市场的诺德N100,采用了90Hz的屏幕,分辨率为6.52英寸,1600720。可以说整个屏幕只有90Hz的卖点。
三星在海外市场推出的低价手机Galaxy F12也采用了同样的90Hz 720P屏幕,可以说是将“成本控制”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但是用刷新率换分辨率真的值得吗?
刷新率可以带来“流畅体验”。我们来看看品牌采用“高刷低分”能带来什么。首先,高刷新率屏幕可以大大提高手机的流畅度。即使手机配置再低,整体操作效果也能流畅如蜜。
相比过去常见的60Hz屏幕,90Hz屏幕增加了50%的显示信息,无论是手机交互的动画,还是游戏中快速调整视角后的画面,都将画面之间的延迟从0.016秒降低到0.011秒。
看高刷新率屏幕更灵敏,给人一种手机运行更快的错觉。
2021年,旗舰芯片产能短缺,随便换个屏幕就能让手机“看起来更快”,手机品牌自然很高兴。于是在手机品牌的宣传下,高刷新率取代了过去的高分辨率,成为中端手机的金字招牌。
各种品牌的高刷新中档手机也在电商平台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但是,我们要明确一点,高刷新率的屏幕其实并不能提高手机的运行速度,也不能让手机运行“更流畅”。从资源消耗的角度来看,高刷新率屏幕甚至可能会“拖慢”手机的运行。
但是为什么刷新率高的手机看起来这么流畅?这里我用一个夸张的例子:假设你的手机打开一个App需要1秒。你点击这个App的图标后,手机开始在后台加载App,并在前台播放打开App的动画。
1秒后,正式进入App主界面。
在60Hz的屏幕上,打开App需要1秒,手机需要渲染60张打开App的动画图片,并以每秒60张的速度在屏幕上播放。
在120Hz的屏幕上呢?有些人可能认为120Hz的屏幕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播放60张动画图片,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手机打开App的时间不取决于你的屏幕完成动画需要多长时间,只取决于手机加载资源的速度。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个App需要一秒钟加载资源,也就是说在120Hz的手机上,
手机需要渲染播放120张动画图片来填补这一秒的加载时间。而这个多出来的图片,最终还是要手机在加载资源、打开App的时候渲染出来。
高分辨率屏幕也有致命的缺陷,高分辨率屏幕也要面对自己特有的问题。首先,高分辨率的屏幕意味着手机每一帧都需要更长的渲染时间,自然会拖慢手机的运行速度。
此外,高分辨率屏幕还会带来额外的续航压力:对于LCD高分辨率屏幕来说,高像素意味着更密集的像素,意味着LCD背光更难穿透手机屏幕,需要更高功率的背光板才能达到原来的屏幕亮度。
即使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高分辨率屏幕,额外的像素也需要额外的功率来驱动,功耗增加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高分辨率屏幕对手机的显示驱动也是一大考验:当软件或视频不适应高分辨率屏幕时,因为1:4的显示模式,材质的锯齿感会更明显。
总结虽然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屏幕都有各自的缺陷,但我并没有要求手机品牌回到老的低刷新大果的意思。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都是屏幕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结合两者的优势,避免顾此失彼?
才是品牌更应该考虑的。
针对刚才提到的高刷新率消耗额外资源的问题,最新的LTPO屏幕技术允许手机屏幕自行调整刷新率,使屏幕刷新率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达到真正的动态平衡。
动态分辨率技术还允许手机根据当前显示内容调整其渲染分辨率。有了有机发光二极管,在不改变物理分辨率的情况下,可以减轻手机芯片的压力,提高手机的运行速度。
在我看来,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永远不应该是单一的选择。作为一个PC玩家,无论是分辨率还是刷新率都无处不在,电商平台上大量的2K144屏幕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但考虑到大多数用户分不清“流畅”和“快速”的区别,可以预见的是,刷新率和分辨率的平衡将继续向刷新率方向偏移。我只能希望你在选择手机的时候能擦亮眼睛。
根据自己的需求平衡刷新率和分辨率的比例,不要陷入“120Hz流畅体验”的陷阱。
----------------------------------
各种手机的屏幕刷新率,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各种手机的屏幕刷新率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